302溫馨小窩

全新的正體中文 WordPress 網誌 濱江國小部落格

2017-11-21
by 黃馨慧
0 comments

配合國語第九課鱟的願望

作文:自我介紹

以有趣的方式進行介紹,或者寫出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趣事,那麼就可以很快拉近與大家的距離,別人對你的印象會更深刻,也會更希望和你當朋友呵!

1.你的名字有什麼特別或有趣的地方?你有綽號嗎?為什麼會有這個綽號?

2.你的外形有哪些特徵?你喜歡自己的外表嗎?

3.你有哪些優點或缺點?有因為這些性格發生過什麼事嗎?

4.你有哪些興趣?有沒有拿手的事情?

5.介紹家庭背景和家人成員。

6.你的期望、夢想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個期望或夢想呢?

寫作大綱

1.開頭(第一段)介紹自己的姓名、綽號:開頭先介紹自己的姓名。

2.中段(第二段)介紹自己的外表、興趣與專長:描述自己的外表特徵,以及興趣與專長。

(第三段)介紹自己的家庭背景:介紹家庭背景和家庭的成員。

3.結尾(第四段)對未來的期望:自己對未來的期望或夢想。

 

作文教室:如何藉物說理

國小學生的取材,以隨身慣用的物品,寫出惜物的觀點,是最親切不過的了。如能擴大題材,為海洋、地球代言,一方面能使用科學性的資料充實內容,另一方面又能關懷自然,表現環保意識,也是非常好的選擇。行文時能做到敘事活潑、資料豐厚,結尾能夠以呼籲的口吻,喚醒人們愛惜之心,那就很出色了。先從觀察自身並描寫出自己外形、特徵及給人的感受等方面的開始練習起喲!

寫作範例1[王鈞奕]大海的心願

寫作範例2[楊宗勳]原子筆的自述

 

2017-11-13
by 黃馨慧
0 comments

怎麼幫助孩子解決兩步驟的加減應用題

怎麼幫助孩子解決兩步驟的加減應用題     臺北市國小教師/趙曉燕

大多數的孩子在做加法或減法的計算題時,只要了解計算時的程序,依照步驟即能正確的計算出答案,但是遇到應用題時,則常常會遲疑猶豫不知道這題要用加法策略還是減法策略?

當孩子有這樣的情形時,家長可以先請孩子將心靜下來,回想一下加法的真正含意就是「添加」和「併加」,而減法是求「剩餘」或「差距」,通常就能解決一般的加、減法應用題了。但隨著年級的增加,課程內容也會加深,為了能銜接中年級的「整數四則」課程,到了二年級時,孩子開始要學習解決兩步驟的加減問題。所謂兩步驟就是一個問題要做2次運算,才能解出答案來。接下來,我們談一談如何指導孩子解這一類應用題的方法吧!

首先,要請孩子先把題目好好的看過一遍,有時只用眼睛看,常常會遺漏重點,最好是能將題目念出聲音來,這對理解題意上有很大的幫助;再來就是將題目的意思用畫圖簡單的表示,如果圖畫不出來,可能表示題目還有尚未理解的部分。

例如:「公車上有15個人,到車站時,有7個人下車,接著又有5個人上車。請問現在車上一共有多少個人?」

這個問題可能會讓有些孩子感到困惑,因為一個應用問題就出現了3個數字,且以往的加減問題都只有2個數字做一次運算。還有題目最後問「車上現在一共有多少個人?」有些孩子看到「一共」這兩個字,就會把所有的數字加起來,算式記為「15+7+5=27」,這就是讓孩子利用「關鍵字」解題下,所產生最大的問題。像這樣加法和減法混合的題目本來低年級孩子來說就比較複雜,所以我們可以用簡易的畫圖來幫助思考。下面的圖就是由上述的題目簡單畫下來的:

 

孩子如果無法自己畫時,家長可以協助幫忙。低年級的孩子畫出來的圖,往往是不考慮空間的,所以家長最好準備較大的紙張給孩子使用。畫圖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幫助孩子把題目意思想通,也就是能完全了解題意。「本來車上有15個人(圖○1 ),7個人下車以後(圖○2 ),還剩下多少人?」求剩餘,這就要用減法;「另外有5個人要上車(圖○3 ),現在車上有多少人?」就是添加,要用加法。像這樣非常清楚的把題目分成兩個步驟來計算,也比較容易理解了。另外,在一開始,別要求孩子一定要寫成一個式子(即15-7+5=13),將題目分成兩個步驟,分別用算式記下來,如「15-7=8,8+5=13」,這對該年級的孩子來說,也比較容易解題成功。

把文字換成圖象,是幫助低年級孩子較能理解題意的方法之一。大家不妨試試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