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角色~原文書名:The Complex Roles of the Teacher

 

教師角色
  古時候的教師乃是知識的化身。在教育部普及,教育人員數量不多的社會裡,教師往往被視為「無所不知」的先之先覺者,備受尊崇。但今日教育事業擴張,師資培育管道,除了師範體系,也增加了各大學之教育學程等,教師數量大為膨脹。此外,科技的進步,知識已不再由教師所獨享,往昔教師在師生位階中,為師如父的「傳統權威」與「精神感召權威」已不可待了。

  現代社會急遽變遷的現象,如宗教變遷、政治變遷、科技的變遷、日新月異、社會、經濟的變遷,由農業時代到工業時代,到現今的網路時代,及其帶動的家庭變遷、價值觀變遷。這些現象都影響著教育型態的變遷和改革。隨著時間的推動,教育的質在改變。農業時代,所有人多在家自學、在家工作,頂多進行私塾教學;工業時代,為因應規格化需求,所有人必須到學校求學,習得一技之長,出外進入公司工作。但我們已跨入進一步的資訊網路時代,則會變成在自家學與到學校求學並行,在家工作與進入公司工作並進,人類將有更多選擇。因此,教育體質必須隨時代轉變,而在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教師,在和以往不同的時代、環境中,不能只是維持傳統所扮演的教師角色,在現代化多元的社會、學校體系中究竟應扮演何種角色呢?是將來要從事教職的我所必須了解及釐清的。

壹、研究動機  最近,在新的教改案提出教師分級制後,引起各方的不同意見。家長普遍認為此一制度將有助於淘汰不適任的教師,而教師們則為評鑑制度是否客觀公正,可真正評核出老師的好壞而意見分歧。其中最引起爭議的是,身為一位教師難道只需注重其專業知識?此制度的立意為促進教師提升專業知識,進而達成終身學習。但其初步的規劃彷彿多著重於教師教書的專業,而使得有些教師反彈,認為身為一位教師,除本身基本的專業知識外,其人格特質、教學態度、教學熱誠、是否具有愛心、耐心等等,也攸關適任與否和教學成果。然而,這些特質、條件等如何公平客觀地評斷,實需有完善的配套措施。

對此,我肯定教師分級制的立意,但如何全面客觀評鑑的技術面配套措施是必須再進一步考慮的。從此一新聞報導中,我忽然開始思考究竟身為一位教師,其要扮演的角色有哪些?而隨著時代的改變,傳統教師是否能繼續適合現在的社會?若不能,那身為現代化多元社會中的教師,應該要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社會變遷快速,就我以前的求學成長過程和現今的教育環境相比,我也發現了許多不同之處,例如教學內容適時代的改變,國小英語教學和電腦、網路教學的普及。以前我對老師十分尊敬,但現在的學生彷彿不是如此,以前老師說一就是一,現在學生有較多表示意見的機會。以前學生強調義務多於權利,現在學生強調權益好像多於義務。教育政策在變,社會也在變,而改變的腳步彷彿愈來愈快,為了成為一位合時宜的專業教師,勢必對教師所扮演的角色有充分的認識與了解。

在此情況下,一天我於圖書館找資料時,發現了這一本「教師角色」的書籍,便引起我的興趣,希望藉此了解相應關的知識。

貳、 書目簡介

一、 書名:教師角色

二、 原文書名:The Complex Roles of the Teacher

三、 作者:海克(Shirley E. Heck)、威廉斯(C. Ray Williams)

四、 譯者:桂冠前瞻教育叢書編譯組

五、 內容簡介:

試圖從社會生態環境的角度,深入剖析在這個遽變的多元社會裡,教師在總體教育體系下,要如何認知並成功地扮演教師角色,積極培養教育工作者的自我成長。本書作者古萊德博士在書中,不僅深刻而詳實地提出,在當前社會生態下,教學環境、家庭以及社會變遷、文化、政治等因素,對教育工作者可能遭遇的諸多實際教學情境、挑戰,逐一列舉,與讀者共同探索、尋找最圓滿而理想的因應與解決之道。

全書分為十一章,每章皆有一個探討的角色主題,分別為:

  1. 教師是一個人─關懷角色:教師的各種情緒是影響整體教學過程的最大原因。教師特質是教學最主要核心。教師的人文精神才是讓學生認真學習的最主要因素。讓學生印象深刻,覺得受其影響深遠的老師,除教學技術的運用、對學生的高度期望、教學的形式外,其共同的特性為對本身人格的高度重視,即信任、關懷、以及和別人分享自己經驗的人性特質。
  2. 教師的同僚角色─鼓勵角色。校園中的專業人員需要有機會從事資訊及觀念的交流。教師需要彼此溝通。這種互動是職業成長及教育規劃發展的活力泉源。教學非僅止於班級或校園中所發生的事件而已。教師必須試著觀察校園以外的同僚。
  3. 教師與家長的配合─互補的角色。孩童整天在各種環境中學習。這種學習和實際追求成功的動機需要有父母與學校共同合作的活潑環境。父母從原本的消費或沉默的搭檔角色,轉變為他們孩子教育上的全職搭檔角色。當家庭和學校取得完全的溝通、互動和配合時,便提供了互惠的支持,家長和教師為搭檔關係,學生將有更多機會發展他們的潛能,其表現會最符合期望。
  4. 教師是諒解學習者─給與的角色。巨大的環境壓力會影響一個學生的行為。當這名學生和環境產生互動時,行為的改變便會隨之發生。這種改變對每個學生的影響都不同,因此教師要扮演好學生行為理解者的角,要體會學生文化的個別性與多樣性。了解學生是有效教養的基礎。
  5. 教師是學習促進者─互動的角色。我們生存在一個高度複雜又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因此不得不面對著大量增加且形式各異的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又往往超出我們的能力所及。為配合此項挑戰,我們必須提供孩子一項足以建設他們解決問題及決策能力的教育。在這完整教育中,學習者必須有機會去面對及釐清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教師身為教學促進者最艱鉅的責任之一就是創造一個可以提升非常思想及問題解決技巧的環境。這些技巧必須備融入所有教學科目的領域中(跨學科教學)。
  6. 教師是研究者─實驗的角色。教師想要成功地臆測他們在學校改進方面所承擔的責任,不只懂得研究及發展設計活動的方式。同時要主動參與這些活動。把教室當實驗室,實驗室的教室能提供各種有關學生行為之資料以供收集,資料包括學生會議、學生寫作、學生互動的本質及特性、小組討論、與家長會議等。
  7. 教師是課程發展者─創造的角色。教師所扮演之課程開發者的角色,可由兩個觀點來討論:一般課程目標和政策開發的參與和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得完成之特定課程討論的參與。社會環境在課程開發上的影響由來已久,課程規劃必須符合現行生活之需,注意校區、文化及組織的環境。而高科技、電視媒體的科技也對課程造成深遠的影響,課程必須符合潮流科技。
  8. 教師是行政人員─計劃的角色。創立卓越計劃的基礎是教師行政人員角色成功的關鍵。
  9. 專業入門─胸懷大志的角色。應徵教職、面試的方法及任務的挑戰─代課教師。
  10. 教師是決策者─解決問題的角色。社會對學校教育的期望可能被實踐的話,制定課程決策的教學程度,決不能只靠教師的直覺來引導。決策的制定可能透過以教科書為依歸,或是細心的委任行動而來。但不論是透過不作為會委任而制定的決策,都被認為不適於幫助學生建立他們現在及未來所需的技能、態度和知識的種類。教學是一種決策,一種程序性的決策。教師除了制定每天的教學決策之外,還需在課程決策上配合整個校區和社區。
  11. 教師是專業領袖─挑戰的角色。所有身為職業領袖的教師,其最終目的便是要開發每位學生的人類潛能,激發他們的關懷,以及存在於每位學生能力中的信心,最後對其他的人散發出積極且深遠的影響力。這份信心可藉由教師在教學現象中的專業知識而得到開發。一種對教師複雜角色的了解,是形成此專業知識的一部份。然而,僅擁有知識並不能確保職業的領導力。領導能力是多層面的,同時還必須含括個人及職業的特質。

六、 書評及建議:

此書於講述教師角色,分章探討教師應扮演的角色,多用淺顯的文字及舉例,讓讀者能易於了解,此外每章前言就已將此章所要表達的重點作一簡單的概述,於讀者閱讀時,提供導讀的功能。各章內容中除理論的講述外,更加入實際運用時應具備的技巧介紹。尤其內容中,列舉相關的情境,並加入對各情境回應的範例,讓讀者更能了解及掌握其所要表達的概念及實作技巧。

而其中美中不足的地方,則是其為翻譯的書籍,在有些句子上,較不通順。而其中也較少介紹有關現行的不同學校制度下,職業學校及普通學科的學校,教師角色上有何不同。以及現今多元社會中,各種因素如科技等對教師角色的影響。

參、 心得感想  在閱讀這本「教師角色」書籍後,我發現到對於教師應扮演的角色,說法有許多種。我開始試著收集資料,嘗試從不同觀點來看教師角色。

一、原先概念:  在未收集資料前,我對於教師角色的看法為單純從教師工作,看在學校社會體系中的教師角色。我覺得在學校這各由教職員及學生等兩種不同角色所形成的社會體系中,教師一方面要負責教導學生的工作,一方面也要協助學校組織充分運用教育資源,以盡到服務學生的職責。所以教師角色可由教學角色及行政角色兩方面來看。教學角色方面:學校主要功能是傳遞各種知識及文化,並培養健全的人格及輔導學生的身心健康。為達此目的,教師應是教學者,傳遞知識、文化,激發學生的創意與淺能。也是評鑑者,以促進教學效果,並擔負起為社會選才的責任。此外教師也需扮演社會化者的角色,幫助學生學習成人社會的角色,道德觀念的培養,以適應未來的生活。學校就像個大家庭,教師就像是家長的角色一般。教師的輔導角色也很重要,協助學生平衡個人情緒,發展健全人格,以及生涯輔導。老師不但要是「經師」也是「人師」,在自然愉快的氣氛中把「道」傳下去也把「德」傳下去。對於學生的問題還要扮演醫生的角色。學生可能行為、心理生病、價值、道德生病,老師要申出援手幫助學生解決病痛。行政角色方面:積極參與並執行學校決策是教師的職責之一。「積極參與學校決策」與「協助改善學校各種組織及協助同仁重視學校的工作目的,以改善學校行政效率」也是教師重要的學校角色。

二、教師的傳統及現代化角色:  唐韓愈師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可以作為中國教師角色一脈相承的註腳。於民智未開的時代,知識是奢侈品,只由社稷中少數權貴及其子弟享用。負責啟蒙的教師,行的是單向師對生傳授知識與人生哲理的業。一般市井小民對為人師者,懷有極崇高的敬意;而且教師的社會地位更直與「天、地、君、親」並行。

彼時教育活動僅存於私人領域之中,發展至近代,由於國家的興起,國家一方面為了普及教育、養成國民,在私人能力不足的狀況下,由政府主控的教育系統取代了私塾,公學校遂成為教育的主流。

傳統教師角色是傳道、授業、解惑,是超然而權威的。隨著教育的普及,後現代社會與資訊科技的發展,道貌岸然、全知全能的教師形象已不合時宜,也不可能維持。教師的角色需要重塑,教師要成為終身學習者,也要成為可以有助學生學習的促進者,亦要有能力成為教材的詮釋者,而不再可以依書直說,單向教學。在不同的時代,社會所要求的個人特長不同,因此教育目標、方式也應隨之調整,教師在教育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故其角色也應有所調整。

天下雜誌九六年度〈海闊天空教改特刊〉中,針對未來教師需要具備的特質和角色,羅列了十三點:一、教師是學習技巧和學習障礙的診斷者。二、教師是心理問題的診斷者。三、教師必須是課程設計專家。四、教師必須是媒體資源的諮詢顧問。五、教師必須是資訊、學習資源的提供者。六、教師必須是團隊合作的專家。七、教師必須是團體溝通專家。八、教師必須是獨立研究、獨立學習的指導者。九、教師必須是學習未來社會技巧發展的輔導者。十、教師必須是公共關係的專家。十一、教師必須是客觀公正的評價者。十二、教師必須是社會工作者。十三、教師必須是未來學專家。再再顯示教育者重要的角色。

過去我們認為「好老師」就是很會教書,然後逼孩子讀書考試,讓他考取理想學校,過程中要不斷給孩子壓力也給自己壓力。但在教改的聲浪裡,需要從自身經驗省思,重新建構所謂的好老師的行動模式。教師的角色要重新調整,需從「心」做起,首先要開放心靈去接受新的觀念、新的態度、新的想法,為教學注入新的活力,嘗試各種不同的教學活動,教師應是活動的設計者。其次是建立教師的專業自主的能力與地位,過去學校統一教材、進度和考試,教師行業毫無挑戰性,如今教科書開放,評量方式多元,教學要有創意,專業能力更形重要。因此,不斷地在職進修與成長是必需的,教師要讓自己成為終身的學習者。第三,從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逐漸成為教育的主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自然會思考學生的需要,想辦法引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就成為學習環境、教材的提供者。最後親師合作,過去教育責任都由學校與老師承擔,未來教師要接受家長走進學校參與教育事務,進入教室協助教學,成為教育事業的合夥人,教師家長變成最佳拍檔。

然而從傳統、現在到未來,教師角色俱有一、恆常不變與二、隨社會環境條件移轉而變的兩種特質。其恆常不變的特質,一是教育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教育的事業一定要有愛心,沒有愛心的人,不適宜當教師。作一個深愛孩子的教育工作者。一是教育的正義。「教育的愛」是對教育的一分承諾,憑藉著它才能讓教師們堅持教育的理想。「教育之正義」則是對教育的關懷;教育者不應鼓勵個人去附和社會,或與社會消極地和諧相處,而是幫助個人經由公正不偏的探討和自我覺悟去發現恆久不滅的價值。

從探討傳統和現代教師角色的不同中,我發現教師的地位也有顯著的變化。過去教師的地位十分崇高,學生對老師有一定的敬畏程度。而反觀現在的學生,侮蔑老師、對老師動粗以不再是新鮮事。雖然老師還是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但不論家長或學生,對老師尊重的程度都不如以往。如何改善教師地位低落的情況,我覺得應該要建立老師的專業自主,再加上教師的終身學習。雖然現階段老師由主導者的角色,轉變成輔導者的角色,且網路科技、資訊發達,家中學、遠距教學的情況已可實現,但我認為教師仍是教育中不可被完全取代的角色。因為教師要扮演的不僅是教學的角色而已,其輔導、諮詢及道德教育等功能是難以被取代的。[h2]

為了重振教師的專業地位,我覺得教師應:教師應踴躍參與在職進修,以增進專業知能,提昇專業自主性。教師在不斷參與進修後,專業知能增加了,更具研究創新的能力,更能自主的從事研究創新的工作,有助於專業的提昇。教師也應有以教職為終生職業的信念,教師工作是一份清高的工作,再經濟不景氣時,由於工作性質穩定,收入福利好,可能吸引大批菁英的投入。但是在工商業發達的社會,教育界往往無法與工商界競爭,易使大批菁英轉業他就。目前教師待遇提高,物質生活不虞匱乏,因此,一旦投入教師工作行業,應了解教師工作的重要性,不輕易轉業他就,才能獲得別人充分的專業尊重。也不要因為工作穩定就一成不變,要成為符合社會潮流的專業教師。

三、近年來課程改革談教師角色的再定位  台灣學前至高中階段的教育,由於過去五十餘年來的努力,在量的擴充方面已有可觀的成就。但若放在社會變遷的環境架構下來檢討,課程與教材的改革速度及幅度均不及社會變遷的需求。面對國內、外社會的急遽變遷,社會各界以及學者專家紛紛對當前學校課程提出批判與質疑。有鑑於學校課程與教材不合時代需求,教育部及民間教育積極著手進行新的課程改革,改革也透過教育實驗的方式(如森林小學、種子學苑、全人中學……等)。然而在此課程改革中,教師的角色愈來愈多元,也愈吃重,這與傳統單一且具權威性格已大相逕庭。我國以往課程發展大抵是一種「由上而下」的模式。課程標準是由教育部訂定的,課程決定權是以學者專家及行政人員為重心。至於國立編譯館則是以課程標準為依據,進而編輯成各科教科書,而學校成為下游廠商,教師則為教材的“零售商”,完全是按部就班的“執行者”。長久以往,教師在課程實施中相當被動,只是“蕭規曹隨”依樣畫葫蘆,久之其課程設計的能力則逐漸“喪失”。從上述教師角色的轉變,配合課程改革的需要,歸納教師今後在課程發展中應扮演的角色略述如下:

1.課程改革的「推動者」

傳統以來課程改革大都由教育部或學者專家主導,採取由上而下的改革模式,教師們總是站在被動執行的角色,而且產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回應。然而課程改革如同教育改革,若要產生永續發展的機制,其最終必須回到系統內激發改革的動力和熱情,因此教師在學校組織中,應轉為教育改革的推動者,主動、積極地與行政人員及社區產生良性的互動關係,這可以塑造有利於課程發展條件,同時也爭取更多的教學資源,提昇教學的品質。

2.學校本位課程的「設計者」

依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實施原則的規範,提及未來在學校課程實施中,各校依教學需要可以自編教材,另一方面由於授課時數的彈性大,單元活動設計以及教師教學的自主性增加,都使得教科書僅能做為教學活動中的參考資料之一,而非唯一的依據。因此過去「趕進度」的不正常現象,當迎刃而解。此外像運用多媒體科技及資訊網路融入各科教學,亦可減輕對教科書的依賴,並可滿足學生們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中,將更為主動設計課程,以符合個別化教學及學生適性發展的需要。

3.課程改革的「行動研究者」

課程發展是一整體性和系統性的有機組合。其中牽涉到學生的特性、需求,目標的合法性,實施方法及評鑑的合理性,以及其他配合條件的考量,可說是相當複雜。教師在此過程中,將課程理論、教學經驗,將課程轉化為可教的教材,在班級的實踐中。做為下一階段課程實施的依據,可說是一位名符其實的「行動研究者」,今後這種角色將益形重要。

4.課程發展的「協調者」

課程發展常牽涉到價值,意識型態及權力的問題,教師做為各種價值、資源分配的協調者,是相當重要的。由於九年一貫課程的實施,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主體」關係,教師也必須扮演知、情、意學習的協調者,讓學生能在受尊重及顧及適性的前提下,開展其潛能。

總之,教師將成為學校課程發展中的「推動者」、「發展者」、「行動研究者」、「協調者」的多種角色,這對教師的確是一重大的挑戰,但若能實踐成功,相信教師專業自主性的提高,以及專業地位的提昇是有助益的。

肆、結語  我曾在網路上看到這麼一個故事,關於孩子的一個故事。克利斯朵夫背著一個沉重而嬌弱的孩子,在黑夜的激流中渡河。黎明的時候,克利斯朵夫終於到達彼岸,快要倒下來之前,他對孩子說:「我們到了!唉,你多重啊!孩子,你究竟是誰呢?」孩子回答說:「我是即將來到的日子。」這讓我有很深刻的印象,教育即是薪火相傳的過程,而教育就是為了孩子、下一代,為了即將到來的日子。

時代在變,經濟、宗教、科技、價值觀等都在改變,身擔教育重任的教師,也要因應時代的變遷。為了培育更好的下一代,教師不能只管教書,應以學生為中心,因教育的目的是教人而不是教書,這大抵是「為人師表」最重要的精神吧。。現今社會對於教育制度有許多反省及檢討,而推出一連串的教改方案,其立意多是好的,但是否有成效卻要另當別論。社會價值觀一直影響教育的進行,大家都以進明星學校為目標,只在乎成績,成績代表一切,卻忽略了最根本的道德教育,使得青少年偏差行為層出不窮,我想這應該是身為一位教師所應注意的。在我自己以往的求學過程中,我也覺得教師好壞的認定彷彿被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主導著,學生成績好就是好老師,把課外活動拿來考試是好的,這樣才能提升成績,功課好的學生被受關注,功課較差表現的學生,容易受到忽視,遇到問題學生更是能不管就裝作沒看見。這些雖然受社會價值觀的主導,但我覺得身為一位教師也應負起責任,教師對學生所應扮演的角色並不僅是教書而已,幫學生解決困難、輔導學生等,都是教師應該做的不是嗎?我國中時是屬於放牛班,但我是屬於班上功課好的,所以我可以感覺到老師們的關注,但我自己也發現,有些老師對於班上一些功課較差或行為有偏差的同學,甚至其他所謂沒救更糟的班級的態度,是採取教完就算了,能不管就不管。其實我還是相信人性本善,雖然最近有許多報導指出許多偏差行為的產生可能和基因有關。我希望再將來從事教職時,能善近教師的職責,扮演好老師的多種角色,教師身負重任,希望我能努力成為對每個學生都是有助益、幫的上忙的老師。

伍、參考書目教師角色 ……………………………………………….海克、威廉斯著

桂冠前瞻教育叢書編譯組

教育的未來…………………………………………………….溫世人著

聯經出版社

從近年來課程改革談教師角色的再定位…………………….陳伯璋著

資源來源:http://vschool.scu.edu.tw/Class02/Content.asp?Data_Code=124  東吳大學教育學程企管系 蔡惠珊

發佈留言

暱稱和郵箱必需填寫,您的郵箱只有管理員可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