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做到這三點,你就是孩子最好的英文啟蒙老師!
〖本文系孩寶小鎮「資深特約作者」小葉子媽媽投稿作品〗
小葉子媽媽,大學老師,經濟學博士,與GDP、SPSS、回歸模型相伴多年,卻在女兒18個月的時候愛上英文繪本,從此一發不可收拾。2015年成為孩寶小鎮閱讀推廣人,最大的心愿是和小葉子一起讀更多好書,看更多風景。
7月28日,小葉子媽媽在「悅讀Baby」微信群內做了題為《你就是孩子最好的英文啟蒙老師》的微課分享,本文為此次微課的精華整理,首發於孩寶小鎮。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英文啟蒙老師
「任何啟蒙,本質都是提供環境,喚醒孩子自發的內在興趣」。我非常認同這句話。
在英文啟蒙中,媽媽的主要作用不是教孩子知識,而是培養孩子對英文的興趣。我把媽媽的作用總結為:啟蒙路線的規劃者、啟蒙資源的提供者、親子閱讀的陪伴者。
只要做到這三點,你就是孩子最好的英文啟蒙老師。
一、啟蒙路線的規劃者
現在,越來越多的父母認識到在家庭中進行英文啟蒙是完全可行的,但前提是父母要了解相關的知識和方法,才能為孩子制定可行的目標和具體的執行方案。
雖然太多的理論會讓人無所適從,但是了解一些基礎理論仍是非常必要的。知道「為什麼這樣做」比知道「做什麼」更重要,也能讓我們在面對不同觀點時保持客觀和理性。
我以前和很多人一樣,認為讓學齡前兒童學英語是拔苗助長,不僅事倍功半,還會破壞孩子對英語的興趣,因為在我印象中,學英語就是枯燥的背單詞學語法。
後來我才了解到,語言學習其實分為「學得」與「習得」兩種。↓
✦學得(learning),就是有意識有計劃地學習和研究一種語言。
比如我們的傳統英語教學方法,背單詞,學語法,練句型,是典型的「學得」。
✦習得(acquisition),指通過大量接觸和使用,潛移默化地學會一種語言。
比如我們學習母語,並沒有經過刻意的、按部就班的學習,只是通過在母語環境中大量聽說就自然而然掌握了一門語言,就是一種「習得」。
所以,學齡前的孩子完全可以進行英文啟蒙,只不過要尊重「習得」的規律,按照聽、說、讀、寫的順序,通過大量輸入語音來培養語感,而不是系統地學習單詞和語法。
小葉子從一歲左右開始中文親子閱讀,當時我並沒有英文啟蒙的意識,直到她18個月的時候,我看了汪培珽的《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書中提到「用英文故事書,打造英文環境」,完全顛覆了我對「學英文」的刻板印象,當下決定開始給她讀英文故事書。
我很幸運,在選書時無意中發現了孩寶小鎮,買了第一本英文繪本My Very First Mother Goose,這本書的標籤是「廖彩杏書單」,我那時還沒聽說過廖彩杏,但是感覺她一定很厲害。
於是上網搜索,知道了她是台灣的知名英文親子閱讀推廣人,出過一本書《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遺憾的是當時這本書大陸還沒有引進。
後面一個偶然的機會,找到了這本書的電子版,我如獲至寶,趕緊列印出來,那段時間簡直成了我的聖經,我按照廖彩杏書單收集繪本,也開始定時給小葉子播放音頻。
後來,我又讀了更多英文啟蒙方面的書,比如吳敏蘭的《輕鬆培養孩子的英語好感度》和《繪本123,用五感玩出寶寶的英語好感度》、想想媽的《0-6歲 從嬰語到英語》、安妮鮮花的《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蓋兆泉的《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等,對廖彩杏的書單和方法也有了更客觀的看法,知道它們並不適合所有的孩子,但是廖彩杏對我的影響是不可否認的。
如果只讓我推薦一本英文啟蒙的書,我仍會推薦《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
首先,廖彩杏老師文筆輕鬆靈動,沒有大段的理論,像聊家常一般娓娓道來,書中有許多樸實而深刻的道理,讀起來毫不費力。
其次,這本書非常實用,廖彩杏老師將英文啟蒙的關鍵總結為兩個「M」,第一個「M」指的是材料materials,第二個「M」指的是方法methods,並指導家長按照「準備有聲書,按下播放鍵,畫個小鉤鉤」的步驟來實施計劃,簡單易行。
看的書多了以後,英文啟蒙路線的思路也逐漸清晰起來。對我啟發比較大的是安妮鮮花的英語路線圖:
安妮鮮花認為,0-2歲的孩子,主要任務是聽力輸入(俗稱「磨耳朵」),通過聽英文兒歌和認知類繪本的親子閱讀,建立對英語的好感度;
2-4歲的孩子,繼續聽力輸入,同時通過動畫片和繪本加強情境對應,增加詞彙量;
4歲以上的孩子,學習自然拼讀,逐漸實現自主閱讀。
當然,這個路線對媽媽和孩子的要求都很高,接近於英語母語的孩子,所以我把小葉子學習自然拼讀的時間推遲了一年。
目前,我給小葉子規劃的啟蒙路線是:
5歲之前,通過大量視聽和親子閱讀,培養對英文的興趣,同時積累3000左右的聽力詞彙;
5-6歲,學習自然拼讀,實現從親子閱讀向自主閱讀的轉變;
6歲以後開始自主閱讀。
大家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制定適合自己孩子的啟蒙路線,但無論怎樣,「聽力輸入——自然拼讀——自主閱讀」的基本思路是不變的。
在這個大目標之下,再制定各個階段的具體計劃。
我其實是一個不太善於計劃的人,比如廖彩杏書單的書我雖然大部分都買了,但並沒有按照她的播放記錄表來播放,這一點有的媽媽比我執行得好多了。
二、啟蒙資源的提供者
與20年前我們學英語的時候相比,現在的資源真是太豐富了,而且很多還是免費的。
但是這也帶來一個問題,就是選擇太多,無從下手。如果不做好功課,選錯了資源,會誤以為寶寶對英語沒有興趣。
我有個朋友,寶寶3歲,之前沒有接觸過英語,上來就按汪培珽書單買了I Can Read系列的level 1套裝,寶寶根本不看,啟蒙計劃就此擱淺。
其實我一開始也走過不少彎路。小葉子還不到兩歲的時候,我花300多元買了一套經典繪本Peter Rabbit,拿到後我才發現這套書適用的年齡是5歲以上,而且是英語母語的孩子。現在這套書還放在我家書櫃最頂層。
經過兩年多的探索,買了將近700本中英文童書,我漸漸積累了一些經驗,下面我就分別介紹一下三類重要的英文啟蒙資源:兒歌、動畫片、繪本和分級讀物。↓
(一)兒歌
幾乎所有的專家都建議英文啟蒙應該從兒歌童謠開始。兒歌的特點是短小押韻、朗朗上口,容易吸引孩子的興趣,不斷重複的語句又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
選擇兒歌的原則只有一個,就是「原汁原味」。
廖彩杏書單推薦的鵝媽媽童謠、Child’s Play出版社的洞洞書、Barefoot Books出版社的童謠系列,著名音樂家拉斐的唱讀系列,如Down by the Bay,Baby Beluga等,將原汁原味的童謠與充滿童趣的繪本相結合,都是英文啟蒙的絕佳素材。
還有一套著名的兒歌合集WeeSing系列,收錄了大量經典英文兒歌,由童聲演唱和朗讀,非常可愛,但這套書的內頁是黑白的,插圖很少,主要是文字和五線譜,對孩子缺乏吸引力,對媽媽的要求也比較高。
另外還有一些兒歌視頻,比如語感啟蒙,Super Simple Songs, Mother Goose Club等,更容易引起寶寶的興趣。媽媽也可以跟著視頻學一些互動的方法。
當然,每個寶寶的興趣都不一樣,所以不用糾結於哪個資源更好,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比如小葉子對鵝媽媽、洞洞書和Mother Goose Club情有獨鍾,對Super Simple Songs和WeeSing就完全無感。
接下來我以三首鵝媽媽童謠為例,介紹如何玩轉英文童謠。
(鵝媽媽不是一隻鵝,也不是一個人,而是在英美國家流傳已久的兒歌童謠的總稱,英國人稱其為「Nursery Rhymes」,美國人稱其為「Mother Goose」。由英國Walker Books出版社出版的My Very First Mother Goose和Here Comes Mother Goose收集了124首英文童謠,可謂經典中的經典)
這套書群里很多媽媽都買了,但是經常有人跟我說不知道怎麼給孩子講。
其實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和孩子一起玩。
Pat-a-cake
這首童謠講的是烤蛋糕的全過程,它也是一首拍手歌,可以和寶寶一邊念一邊拍手,玩法類似於中文的「你拍一,我拍一」:
念到「pat it」的時候拍拍自己的大腿,假裝拍麵糰;
「prick it」的時候用手指戳戳大腿,假裝在麵糰上戳小孔;
「mark it with 『T』」,用手指寫個字母「T」;
「put in in the oven」,假裝把蛋糕放進烤箱;
「for Tommy and me」,用手指指對方再指指自己。
Humpty Dumpty
這首童謠其實是一個謎語,大家猜到謎底了嗎?就是——雞蛋。
後來,Humpty Dumpty進一步引申為又矮又胖的人,也稱為蛋頭先生。
小葉子特別喜歡玩這個遊戲,她扮成Humpty Dumpty坐在沙發靠背上,念到「Humpty Dumpty had a great fall」,就一頭摔下來,然後我趕緊跑過來把她抱起來。往往玩一次還不過癮,喊著「again again」要再來一次。
One Two Buckle My Shoe
這首童謠是一首朗朗上口的數數歌,歌詞本身其實沒有特別含義,只是為了跟數字押韻。
為了加深寶寶的印象,可以一邊念一邊帶著他做相應的動作:
「one two buckle my shoe」,蹲下來扣鞋帶;
「three four knock at the door」,用手敲敲門;
「five six pick up sticks」,撿起幾根棍子;
「seven eight lay them straight」,把棍子一根一根排列整齊;
「nine ten a big fat hen」,指給他看圖片中的大黑母雞。
二、動畫片
動畫片是最能吸引小朋友的,好像很少有寶寶不愛看動畫片吧。
尤其是對於啟蒙較晚的寶寶,由於母語強勢,可能會比較排斥英文繪本,這時可以用動畫片吸引寶寶的興趣,建立對英語的好感,然後再逐漸引入繪本。
小葉子從2歲左右開始看動畫片,一開始看Peppa Pig,雖然聽不太懂,也看得津津有味。後來我又找到了Penelope和Maisy,也很受她歡迎。
我家看動畫片一般是把U盤插在電視上看,每天1-2次,每次20分鐘,只要控制好時間,對視力不會有不良影響。
選擇原版動畫片要把握好兩點,一是難度,二是寶寶的興趣。
適合低幼寶寶啟蒙的動畫片有Maisy、Penelope、Peppa Pig等;稍大一點的寶寶可以選擇Max and Ruby、Dora the Explorer、Olivia、Caillou、Thomas and Friends等等。
如果動畫片的難度偏大,寶寶可能就不愛看。比如小葉子3歲之前對Dora沒什麼興趣,我就繼續給她看Peppa Pig和Penelope,最近再給她看Dora就非常喜歡。
興趣這個東西很難說,小葉子超級喜歡Max and Ruby裡面的Bunny Money這一集,對別的就毫無興趣,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好在動畫片很多,這個不喜歡就換一個,總能找到她喜歡的。
(三)繪本和分級讀物
最後重點說說繪本和分級讀物。
有的媽媽可能對繪本和分級讀物的概念還不太清楚。↓
- 繪本是picture book,就是我們平時給孩子買的那種以插圖為主,字比較少的書。
- 分級讀物叫graded reader或者leveled reader,是按難易程度編寫和排列的一系列讀物,主要用於訓練孩子自主閱讀。
目前北美的閱讀分級標準主要有三個體系:Guided Reading Level(GRL),Developmental Reading Assessment(DRA),The Lexile Framework(Lexile)。
一般來說,大出版社都會在出版物上標明分級級別,以便於讀者根據自己的水平選擇適合的讀物。
我們比較熟悉的分級讀物有HarperCollins 出版社的I Can Read系列、Scholastic出版社的I Am系列、牛津出版社的牛津閱讀樹系列、蘭登出版社的Step into Reading系列、Usborne出版社的My Reading Library系列等等。
關於英文啟蒙階段究竟應該選擇繪本還是分級讀物,存在一定的分歧。↓
✦安妮鮮花認為,在自主閱讀之前,大量的儲備——不管是韻律節奏,還是觀察力、想像力,尤其是對閱讀興趣的培養,基本都是通過繪本完成的。
廖彩杏也認為,最好選擇優秀的英文繪本來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蓋兆泉則認為,原版繪本不適合作為中國孩子的啟蒙讀物。繪本如詩歌,分級讀物如教材,一個具有欣賞性,一個具有學習性,啟蒙時期,當然還是拿教材聽、看更合適。語言積累到一定程度,才能欣賞詩歌。
我比較贊同安妮鮮花和廖彩杏的觀點,繪本的「營養」遠比分級讀物豐富,繪本的價值絕不僅僅是學習英語,可以說,每一本優秀的繪本都是藝術品。
——如果閱讀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孩子學英文,而忽略了美的教育和愛的教育,未免太可惜了。
下面我選了幾張繪本和分級讀物的內頁,給大家對比一下。
第一張插圖來自經典繪本Runaway Bunny(中文名《逃家小兔》),故事說的是小兔子想從兔媽媽身邊逃走,可是無論它逃到哪裡,總能被兔媽媽找到。小兔子說想變成一條魚從媽媽身邊遊走,兔媽媽說要變成漁夫去釣魚,我們來看這張插圖,畫面上的兔媽媽穿著大靴子,拿著魚竿和漁網,魚竿上的魚餌竟然是一根胡蘿蔔,讓人忍俊不禁。
▼
第二張插圖來自我和小葉子都非常喜歡的一本晚安書Good night World,在描述白雪覆蓋的高山時,作者用了「mountains capped in white」,真是詩一般優美的語言。
▼
我們再來看兩頁分級讀物,分別來自I Can Read系列中的Biscuit’s Show and share day和Step into Reading系列中的Sleepy Dog內頁。
▼
是不是感覺無論文字還是插圖都比繪本遜色許多呢?原因是分級讀物有難度要求,它的用詞和句式都是受到限制的,所以藝術性和趣味性就差了很多。
當然,這並不是說完全不需要分級讀物。分級讀物按照科學體系編寫,具有循序漸進的特點,不同水平的孩子都能方便地選到大量適合自己的書。
同級別的書,內容關聯但不重複,通過大量閱讀,交叉訓練,才能快速提高閱讀能力。啟蒙較晚的孩子如果想在短期內快速提升閱讀能力,分級讀物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我家的英文童書以繪本為主,也有分級讀物,比如I Can Read、I Am系列、牛津閱讀樹、Step into Reading、美國國家地理兒童版、蘇斯博士的書等等,分級讀物中有一些小葉子也特別喜歡,比如Biscuit、Oliver、I Am系列、Ten Apples up on Top等。
選擇繪本和分級讀物和選擇動畫片的原則一樣,要兼顧孩子的英文水平和興趣。
先說英文水平,太難的書孩子理解不了,太簡單的書則缺乏挑戰性,也無助於閱讀能力的提高。
如何選擇難度適合的書呢?對於分級讀物,可以通過書的級別來判斷;對於繪本則可以通過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來判斷——5個手指原則(Five Finger Rule)。
5個手指原則:隨便找出書中有代表性的一頁讓孩子試讀,每遇到一個不認識的單詞就豎起一個手指。
如果讀完一頁一個手指也沒有豎起來,或者只豎起一個手指,說明這本書太簡單;
如果5個手指都豎起來了,這頁還沒有讀完,說明這本書太難。
興趣方面,每個孩子都有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只要用心,總能找到孩子喜歡的書。
在給小葉子選書的時候,一般來說,自然科普類的、小動物主題的、插圖優美的,以及可以互動的書她都會喜歡。比如Five Little Monkeys、Biscuit、I am系列、Me and My系列、On Earth、One World Together、Hello World、Go Away Mr. Wolf!、Handa’s Surprise等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High Five™雜誌,當初訂這個雜誌的時候感覺對小葉子來說可能有點難,沒想到她很喜歡。
原因之一是每月寄來一本雜誌這種方式很吸引她。現在每到月初她就充滿期待地問我:「新的High Five™什麼時候來呢?」
二是裡面的遊戲她很喜歡,尤其是hidden pictures。每期拿到後,第一件事就是拿著點讀筆玩這個遊戲。
第三是有一些故事是系列的,裡面的角色她都很熟悉,比如Spot,Tex and Indi,Spunk Monkey等。還有一些可以互動的小故事,比如Cornilia and the nut,她也特別喜歡。
對於啟蒙較晚的孩子來說,往往會存在英文水平與興趣不匹配的情況。
比如說,一個6歲剛開始英文啟蒙的孩子,只能聽懂Brown Bear這樣的故事,他會覺得Brown Bear太幼稚了,他感興趣的是Little Critter、Curious George這樣的故事,但是又太難了,基本聽不懂。
這就需要媽媽花更多的精力去尋找孩子感興趣並且難度適中的書。另外,孩子不懂的地方可以用中文適當解釋。
三、親子閱讀的陪伴者
如果媽媽為孩子規劃好了英文啟蒙路線,準備好了適合的啟蒙資料,接下來是不是就像廖彩杏老師說的,「按下播放鍵,畫個小鉤鉤」,就萬事大吉了呢?
我只能說,廖彩杏老師家的雙胞胎真的是「別人家的孩子」啊!
小葉子兩歲半的時候,有一次自己聽著音頻看完了長達64頁的Hop on Pop,我又驚又喜,以為英文啟蒙的任務從此可以交給手機了。
然而再給她聽別的音頻,絕大多數都被無情拒絕了,「媽媽把手機關掉吧!」我只好拿起書繼續讀給她聽。
她三歲以後,更是連單純聽故事都不滿足了,非得跟我一起演出來,生生把我逼成了「扮得了小白兔,演得了大灰狼」的演技派(為此我還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不想當演員的麻麻不是好玩伴》)。
我觀察了一下她自己聽音頻和我給她讀的差別,她不識字,看圖非常仔細,經常會有各種問題,「媽媽這個是什麼?」「Handa為什麼要把籃子頂在頭上?」「小姐姐為什麼穿靴子呀?」……
有段時間對數字敏感,只要看到兩個以上的東西都要數一數……一本二十幾頁的繪本能看半個小時,聽音頻顯然無法滿足她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坐在媽媽懷裡聽故事的溫馨感覺,聽音頻如何能夠代替呢?
我始終認為,英文親子閱讀中,「親子」和「閱讀」的意義,遠遠大於「英文」。
因此,我非常喜歡著名童書作家Rosemarry Wells的繪本Read to Your Bunny:
親子閱讀就是這樣簡單自然的一件事,它無關功利,只關乎愛與陪伴,當有一天孩子真正愛上閱讀,那就是最大的回報。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段前幾天小葉子給我讀Good Night, World的音頻,她其實一個字都不認識,完全是憑記憶和看圖背下來的。
願大家都享受親子閱讀的美好時光。
參考文獻:
[1]廖彩杏,《用有聲書輕鬆聽出英語力》,譯林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
[2]汪培珽,《培養孩子的英文耳朵》,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
[3]安妮鮮花,《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外語學習與研究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4]吳敏蘭,《輕鬆培養孩子的英語好感度》,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5]想想媽,《0-6歲 從嬰語到英語》,接力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
[6]蓋兆泉,《做孩子最好的英語學習規劃師》,外語學習與研究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
近期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