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怎麼教?
高年級的教材的挑戰還真多,又是新詩,又是古詩的,五年級挑戰了絕句,現在進階到律詩,作品是杜甫的客至,這是哪一首呀?杜甫的詩作我只認識春望和登高好嗎? 古詩要怎麼教?(其實新詩我也不會),真是傷腦筋呀。
老師自己也來提取舊經驗,回憶以前老師怎麼教的吧! 嗯,就是形式,平仄、對偶、押韻,還有呢?翻譯吧!哪個字代表什麼意思,整句是什麼意思,另外,詩跟翻譯以及作者年代作品特色也都很重要,通通背起來就是了。想到以前都把時間在鑽研格式與賞析上,我都要打哈欠了。要怎麼教,才不會讓台上台下睡成一團呢?我思索著……上課鐘響,我請學生把國語課本收起來,發下已經打散的詩的影印紙,班上孩子已經成精了,拿出剪刀,準備開始把詩句裁下來,加以排列組合,且慢!且慢! 我們先來聊聊這首詩吧!
請問,在這首詩中,有哪些語詞說的是詩描寫的地點?詩中的故事是在哪裡發生的? 我預期的答案是池塘旁,河流前,或者是前門有調長滿花草的小路之類的。
幾隻手快速舉起,哇! 孩子這麼有天分呀! 竟然反應這麼快,馬上抓到要點了!
我點了B3作答,只見他信心滿滿的說,「盤飧市」。
聽到他的答案,我不只整個人醒了過來,還爆笑出來,學生們一副不解的神情更讓我笑到麥叮麥冬了。
為什麼你認為「盤飧市」是地點? B3振振有詞的說,就像「台北市」是一個地名。哈哈哈! 認為「盤飧市」是地名的舉手,還不少學生呢! 好,確實很有道裡,那還有呢?
「蓬門」,B8回答,道理就跟東門、西門、石門水庫是一樣的。哈哈哈! 老師再度笑倒。
那盤飧市蓬門附近的地理環境有什麼特色呢?
「有一個房子」,因為舍就是宿舍、草舍。
「附近有海或者河」,因為附近有很多水。
「他住的地方很偏僻,他是個喜歡搞自閉的邊緣人……」。等一下,你從哪裡看得出來很偏僻?
「市遠代表離市場很遠。」。可是,「市」不是「盤飧市」嗎?
有學生說話了,「盤飧是誰知盤中飧的盤飧啦!」有道理耶!那你們覺得作者的經濟狀況如何呢?
「家貧」這個答案當然是最快被提出的。這時候,「蓬門」的正解也出現了,班上的武俠迷說,蓬門是茅草做的門,他的家是茅草屋,所以作者是個窮人。「而且舍南舍北皆春水,如果在都市,就是好野人,但他住的地方很偏僻,偏僻到人煙罕至,只有群鷗。」
「盤飧無味,菜都沒有味道,家裡應該滿窮的。」學生跳過「兼」字,那個「兼」是什麼意思?我們在什麼時候會用到「兼」這個字。「兼顧、品學兼優,兼代表兩,種都有。」「我們的營養午餐除了鹹味,有時候還有糖醋的酸甜味,有時候會有淡淡的辣味,有時還有甜湯,這個詩人家的菜只有一種味道,所以應該很窮。」哈哈!
剛剛有人說說作者是個社會邊緣人,那你們覺得他是個好客的人嗎?我問到。
學生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但他們認為,詩人很懶,都不打掃住家門口的小徑,也不知道是因為住的地方太偏遠,還是朋友也不多,平常沒什麼訪客,作者非常重視這次來訪的朋友,特別為他打掃家門前的小徑,(學生還推測出「緣」是「因為」)。
我最喜歡的一個答案是,詩人非常期待朋友的來訪,日日盼望,望穿秋水(這句話是我說的),從冬天盼到春天,卻只盼到水鳥的到來,終於,朋友來了,學生G27還特別強調,但見群鷗日日來中的「但」卻只有看到群鷗。
那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我問學生。
學生說,詩人很好客,愛熱鬧,兩個人喝不夠熱鬧,所以找鄰居一起來喝。
在這樣逐句解析的過程中,已經把詩的意思講得差不多了,甚至已經超出我原先備課對這首詩的理解了。
我請學生開始排詩。我尋了一圈,發現還有模有樣的。



隨即我自己打開語文天地單元,進行律詩格式介紹,說明了對偶以及押韻的規定,再給學生一點時間調整排序。
我看G23、G35這組最後調整的順序就差那麼一點點了。
這時候,我使出大絕招,請學生把先前已經剪好的四個狀態,對照他們排的詩句上,G23、G35對照出以下的結果。

我問學生,這四個狀況的次序為何? 學生推敲後,得到的結論是「無客、迎客、待客、陪客,於是G23、G35將答案在調整後,得到詩人的作品。

課堂巡視時,發現B3的詩句順序是正確的,但他認為待客的「待」代表的是「等待」,迎客是用粗茶薄酒「迎客」,這樣的解釋不符合課文後面的解析,但我覺得也別有新意。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無客)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待客)
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祇舊醅。(迎客)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陪客)
所以詩的順序到底是什麼呢? 下課鐘聲響起,自己看課本吧!

一節課一下子就過了,古詩在童言童語的詮釋下,別有新意,老師也覺得這首詩有意思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