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學年校務評鑑

特殊教育與團隊運作

8-1
發揮有效的特殊教育行政運作 8-1-1 特教推行委員會的功能與運作
本校依規定組成學校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其組織與功能如下:
一、 組織:依據臺北市各級學校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之組織與運作作業規定,成立特 教推行委員會,包括主任委員1人(校長)、執行秘書1人(輔導主任)、各處室主任、特教組長、輔導組長、註冊組長、普通班教師代表、特殊教育教師代表以及特殊教育學生家長代表所組成。
二、 實施方式:每學期召開期初及期末特教推行委員會,或視需要臨時召開會議。
三、 功能:建立學校特殊教育支援體系,討論及推動各校特教業務。
(一)審議特教工作計畫。
(二)審議特殊生獎助學金補助對象。
(三)審議討論本校縮短修業年限辦法。
(四)審議特殊生抵減人數,作為下學年度新生、二升三、四升五,以及學期中轉入之特殊需求學生之編班依據。
(五)與輔導組共同召開適應困難個案安置會議,安排適合的班級及導師,以期達到零拒絕教育目標。
8-1-2 特教工作計畫與權責的訂定與執行
每學年訂定年度特教組工作計畫,內容包含:特教宣導、特教知能研習、特教推行委員會、特教親職教育講座、特教獎助學金申請、特殊需求考試服務申請等業務的訂定與執行。
8-1-3 特教相關經費的編列及運用
本校特教經費依據年度經費預算專款專用,編有:外聘講授鐘點費(12,800元)、教材編輯費(14,400元)、文具紙張費(1,600元)及教學材料費(27,640元),由資源班教師依需求提出請購,專款用於購置資源班所需求之教學材料、教學設備及感覺統合教室設備。另家長會支援學校經費項下設有15,000元經費,支援資源班辦理教學活動及添購教學設備。
8-1-4 特教學生個案資料的建置、更新與通報
一、 每學年依據西區特教資源中心期限登入更新特教舊生個案資料、於鑑定完畢隨即上網登錄、通報特教新生資料。
二、 每年8月上網更新學校基本資料、資源班教師及特教組長資料。如有資源班學生轉出隨即會將其資料由特教通報網轉出,紙本資料亦隨即已密件方式掛號郵寄至對方學校。學生轉學或升學國中時填寫之相關資料,追蹤學生資料是否由新就讀學校接受,確認資料轉移無誤。
8-1-5相關人力資源的運用
一、 申請合格且專業的職能、語言、物理治療師到校對有需求的學生進行各項專業的評估與治療,協助學生改善學習效果。並且皆依規定於治療師到校服務後,檢視到校紀錄表,治療師會依據學生每一次的上課表現,提出問題觀察與建議,供學生家長與老師作為參考。
三、 申請臨時教師助理人員專職負責協助教師針對個案之教學與輔導之需,由特教組、資源班教師共同名定其工作內容,並按時簽到與記錄服務情形。
四、 結合駐區心理師資源,於鑑定流程進行中,同時接受駐區心理師之服務,兼顧學生心理輔導層面。
五、 以上相關人力資源的運用,均依規定時程至教育部特教通報網檢視相關人員的服務紀錄,並由特教組於每學期末填寫行政績效評核,作為下一學期申請之參考。
8-2
整合優質的特殊教育師資與團隊 8-2-1教師的專業成長與成效
一、 每學年固定至少辦理一場教師特教知能研習,提昇教師特教知能研習。
二、 於學校網站上公佈各校特教知能研習,或以公文影本鼓勵通知,教師踴躍參加。
三、 分發特教知能刊物,提供教師參閱,如:亞斯柏格20問、過動症20問。輔導室亦有過動症與學障親師手冊、親子天下等刊物,供老師家長借閱參考。
8-2-2教師的敬業精神與態度
一、 特教教師之上課教材多為自編教材,依據特教學生障礙類別、障礙程度及個別需求,為個案設計適性的課程,補其弱勢能力,提升優勢能力。讓個案可以與一般同儕共學,未來更能自己適應社會、獨立生活,隨時調整教學進度,適應學生之個別差異,以利學生學習。
二、 四位特教教師除平日搜集設計教材外,利用課餘時間,共同討論設計課程。並且建立教學檔案,整理課程設計教案、教學成果及反思,以做為未來教學之參考與改進。
三、 特教教師與行政及普通班教師間之建立聯繫協調機制,解決相關行政、教學或學生之事務。例如:特教學生行為及學習影響到普通班老師正常教學時,特教老師或輔導處支援給予協助,如入班進行合作教學、個別輔導和提供諮詢等。
8-2-3教師的需求提供與支持
一、 建置有效的特教行政運作機制,依規定召開期初與期末的特教推行委員會議,也因應特殊學生特別狀況或家長提出需求時,於學期中召開個案輔導會議,或召開特推會審議。行政與特教教師在特教議題處理上,事先必精準的溝通與評估並達成共識,參與特教工作者不僅限於特教行政及教師,需要相關人員協助配合時,例如:普通班導師、科任教師及其他處室人員,也能夠即時獲得資源。
二、 不定期於教師晨會及各種會議中,傳達特教知能及訊息,提昇普通班教師之特教理念及知能,提供導師及任課老師特殊學生的學習指導建議。
8-2-4人力資源間的合作
一、 特教生進行編班作業前,學校召開特殊教育推行委員會決議,依學生個別學習適應需要及校內資源狀況,選擇適當教師擔任班級導師,並以適性原則均衡編入各班,進行升三、五年級特教生編班安置事宜。特教生經鑑輔會之綜合評估後,會根據學生之學習、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等狀況,評估該生安置之班級,可酌減班級人數一人至三人。
二、 特教生有生活自理、情緒行為問題或其他專業團隊服務需求者,依其需求程度協助申請教師助理員、駐區心理師或專業治療師提供諮詢、治療或訓練服務。
三、 若特教生有輔具需求者,協助提供輔助器具申請及借用。
四、 特教生有調整考試評量服務需求者,依其需求提供相關人力協助進行報讀、製作特殊試卷、重填答案等協助。
8-3
實施專業的特殊教育鑑定與安置 8-3-1轉介與評估機制的建立
一、 明訂特教生轉介鑑定之流程、辦理時間及負責教師。
二、 於每學期初的教師晨會、學校日及特推會,將前述資訊充分提供教師及家長,告知聯絡管道,讓有需要之教師及家長能掌握時程,並有效得到專業上的協助。
8-3-2鑑定與安置流程的執行
一、 當教師或家長發覺學生在學業學習、人際互動或生活適應上有困難時,隨時提供師及家長諮詢服務,協助提供應對策略與尋找問題成因,以釐清學生現況與需求,進行二級輔導工作。由輔導教師每學期召開認輔會議,安排個案認輔教師,並視情況召開個案輔導會議,邀請班級導師、家長、及相關科任教師共同討論個案師輔導策略。
二、 若個案經二級輔導一學期以上仍成效不彰,抑或學生有可能為特教生,則邀請家長、導師共同到校晤談,詳細說明特教相關鑑定流程及權利義務後,經由家長同意接受鑑定,則開始收集相關資料,配合每學期西區特教資源中心編制之鑑定手冊規定時程辦理鑑定工作。
三、 依鑑定安置時程辦理相關事宜,特教組收齊相關表件後,由校內特教教師分案進行初步測驗與評估,完成摘要報告,再由進階心評教師及鑑輔會研判,於鑑定結果公布通知家長。於鑑定完畢隨即上網登錄、通報特教新生資料。
8-3-3 個案管理與相關服務的規劃
一、 每位特教生皆配有一位特教老師為個案管理教師,舉凡IEP的擬定與檢討,特教服務的提供與評核及親師溝通等,皆由該位個管教師負責。
二、 於每學期初邀請家長和普通班老師及行政人員等相關人員,召開IEP會議討論學生教育相關事項,在跨領域的專業團隊配合下執行所設定的教學目標來擬訂IEP,並於期末檢討與修正。
三、 每位個管老師除了管理學生資料檔案、隨時掌握學生在校及在家的各種表現,瞭解學生生活上的需求及困擾,且視需要連結相關資源,確實做到個案管理的工作。
四、 個管教師詳實紀錄學生學習表現及輔導歷程。
8-3-4 心評教師培訓與服務的參與
本校三位特教教師取得初階心評教師資格及一位取得進階心評教師資格,並協助鑑定相關工作。
8-4
落實適性的特殊教育課程與教學 8-4-1身心障礙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IEP)與資賦優異學生個別輔導計畫(IGP)的擬定與執行
一、 依照特殊教育法第二十七條及施行細則第十八條,分析學生現況能力及優弱勢能力、結合各專業領域之意見,針對學生特殊需求擬訂個別化教育計畫。
二、 於每學期初邀請家長和普通班老師及行政人員等相關人員,召開IEP會議討論學生教育相關事項,在跨領域的專業團隊配合下執行所設定的教學目標,於開學一個月內完成IEP擬定,並於期末召開會議檢討與修正IEP內容。
8-4-2 課程計畫、排課與時數的規劃
一、 特教學習領域的課程發展,由特教發展小組負責課程計畫,並依學生需求個別化設計。
二、 於開學前請教學組協助資源班抽離原班以共同時間進行排課。
8-4-3課程設計與教材編選
一、 課程內容:針對學生個別需求安排學科、專注力訓練、社交技巧、知動、閱讀技巧等適切課程。
二、 教材之選擇及編製:針對課程所需,自編多媒體或書面教材以增進學生學習能力且增加學習動機。
三、 99-101學年安排「資源班太鼓課程」,聘請太鼓教練,利用週二晨光時間練習,訓練學生的手眼協調、專注力與團體精神。
四、 資源班老師協同進行「生活課程」,根據學生能力設計實用的課程,增進學生適應生活的能力。
五、 結合WII多媒體教材,訓練學生的專注力與手眼協調,並作為增強獎勵制度之一。
8-4-4 教學策略與學習輔助器材的運用
一、 根據學生的學習特質實施個別化教學,並使用適當教學策略協助學習。例如使用部件教學法、生字結構法、圖像記憶法等策略幫助識字及書寫困難之學生。
二、 評估學生狀況並於有需求時向西區特教資源中心提出借用輔具,如:改良式椅子、直式站立架、特殊助行器、三輪車。
三、 使用電腦與多媒體器材:使用電腦配合多媒體教材,進行部分學科教學,期末感恩活動時,資源班學生共同使用WII遊戲,除了趣味亦可訓練手眼協調與專注力。
四、 能將相關專業人員(職能、物理、語言治療師)、巡迴輔導老師、特教輔導團老師之建議,融入教學活動中,並於下次服務時間與該專業人員討論成效,修正教學內容。
8-4-5 多元化與彈性評量的實施
一、因應特殊學生評量需求,於考試前辦理「特殊需求考試」申請,採多元化評量方式與評分標準,以符合機會均等教育原則。
二、依據學生程度及需求,採取下列評量方式:延長作答時間、報讀試卷、試題簡化、考題減量、資源班另出試題、單獨作答、放大試卷、電腦作答等。
8-5
營造完善的特殊教育環境與資源 8-5-1師生參與特教宣導
本校透過各種方式實施特教宣導,期望促進融合教育,讓學生培養尊重差異、關懷他人的精神。
一、 一年級故事媽媽說故事「你很特別」。
二、 二年級故事媽媽說故事「我的妹妹聽不見」。
三、 三年級「傳愛之寶」認識參觀博愛發展中心、製作卡片表達關心。
四、 三至六年級「生命鬥士」講座,邀請惠光基金會蒞校宣導,讓學生認識導盲犬。
五、 五年級「用愛化礙體驗營」,透過各種闖關活動,體驗身心不便之感受,藉此增加學生對身心障礙朋友之同理心與尊重關懷。
8-5-2 特教學生參與全校性活動
一、特教學生參加校內團體活動如學生朝會、樂群時間活動、運動會、園遊會或各項慶祝活動。
二、資源班學生於全校活動中進行表演,展現自信。
8-5-3 特教班學生部分課程常態性至普通班上課
本校為分散式資源班,學生平時除了資源班的課程,其餘皆在普通班上課。
8-5-4 校園無障礙環境設施的建置與運用
一、 依據內政部建築物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範,校園無障礙設施符合規定,包括:室外通路、室內出入口、樓梯、廁所盥洗室、室內通路走廊、升降設備、停車空間等規畫項目,以提供無障礙的學習環境。定期於教育部特殊教育通報網之無障礙校園環境管理系統中,了解校園內無障礙設施設置情形,以及是否符合法律規範。
二、 落實無障礙設施之安全檢核及保養維護,隨時巡視,有狀況即時處理,以維護使用者的安全。
三、 學校網站建置無障礙網頁,適時檢視與更新。
8-5-5 教學輔導空間和設施的規劃與運用
一、將資源班空間規劃為「敬業教室」、「樂群教室」、「知動教室」、「專注力教室」、「小組討論區」、「獨立工作區」、「小小書蟲區」、「體能訓練區」等幾個區塊,讓學生在富結構化之空間內能進行有效能之學習。
二、資源班旁設有個別諮商室與團體輔導室,便於進行資源班學生之團體輔導課程。
三、多元化的空間,提供不同身障生適性的活動空間,營造身障生多元化的學習環境。
8-6
提供健全的特殊教育支援與服務 8-6-1 特教學生家長參與及親師合作的落實
一、 為促進特教學生家長之參與及親師合作,每學期初除學校舉辦之學校日活動外,資源班均另行召開家長座談會,就家長關心之特教相關議題或事務充分說明溝通,同時,個管教師與家長就學生個別狀況亦進行討論。平日則藉由特教老師電話聯繫、個別晤談…等方式,與家長密切溝通聯繫。此外,特教組隨時將重要資訊以書面方式轉達家長,家長亦可透過學校網頁隨時了解相關特教訊息。
二、 學校家長會保障1位特教學生家長為當然委員,能熱心參與學校重要會議,如:家長代表大會、校務會議、特教推行委員會,表達特教學生家長意見,同時亦參與學校重要活動。
三、 每學期初、期末邀請家長到校出席IEP會議,共同討論擬定學生個別教育計劃以及檢討修正。
8-6-2 校園團隊特殊教育服務模式的實施
本校依據臺北市校園團隊特殊教育服務模式,針對有特教需求之學生,進行診斷、評量等評估,依學生不同的需求(生理、生活、社會人際、學業),擬訂個別教育計畫。並為其安排多元的特教服務模式,包含服務場所、服務內容、專業團隊的安排及調整。資源班教師透過校園團隊運作模式統整和協調特殊教育相關資源與服務。學校全體人員、家長和相關專業人員,藉由團隊的方式,進行討論、諮詢、合作,以了解學生需求,並提供相關計畫和服務。
8-6-3 轉銜輔導與服務的規劃與實施
一、針對學前升小學一年級召開轉銜會議,資源班老師與家長、幼稚園老師、巡迴輔導老師進行討論,內容包含升學輔導、生活、心理輔導、福利服務,相關教學策略等。
二、針對小六年級升國中召開轉銜會議,資源班老師與國中資源班老師、家長進行討論,內容包含升學輔導、生活、心理輔導、福利服務,相關教學策略等。並安排學生與家長至國中參觀,了解國中資源班情形與學校概況。
三、針對國小升學國中畢業生,於六年級時安排家長、學生參觀學區之國中,了解該校之環境及資源班運作,協助家長轉銜之決定。
四、若家長欲參觀其他國中,則協助聯繫他校特教組長,安排適當時間以利家長前往參觀。
五、特教組長並與國中特教組聯繫,確定學生是否到校報到就讀,另將學生相關資料請資源班教師進行交接。
六、本校家長與資源班教師、行政人員關係融洽,常回校與教師相聚分享孩子現況,部分資源班學生也會回校探望老師,與老師分享國中生活。
8-6-4 社區和校外資源的開發與運用
一、 因應棘手個案需求,申請註需心理師或東區情緒行為支援團隊入校協助處理特殊個案的嚴重情緒問題。
二、 每學期申請職能、語言及物理等相關專業團隊入校協助評估,並隨時將治療師的建議融入平時的教學與活動中。
三、 連結駐區社工個管師,協助了解關懷與提升個案家庭功能。
四、 善用各特教資源中心之資源及各項醫療諮詢,必要時陪同家長及學生就醫。
五、 協助特教生申請各種校外獎助學金。
六、 邀請家長擔任輔導志工,協助學生學習及生活上之協助。
特殊教育與團隊運作的特色、問題及改進方式
特色:
一、重視融合教育,展現有愛無礙之教育理想:
本校特教學生採資源班教育方式,特殊生完全參與班級與學校的活動,並藉特教宣導等活動,增進一般學生對特教學生的了解與包容並與特教生相處融洽。
二、特教師資專業能力備受肯定,重視學生多元學習
本校資源班皆由合格的特教老師擔任,依據學生不同需求設計學科、社交、知動等課程,並引進外界專業資源協助學生之情緒成長、體能訓練,重視學生多元學習,不僅專業而且認真負責,受到家長的高度肯定,深受各界肯定。
三、重視融合教育,培養學尊重生命的精神
(一)將融合教育納入校本課程實施,如三年級「小太陽」參觀社區「博愛發展中心」認識心智身障者,三至六年級安排「生命鬥士」蒞校展演及延伸教學…等活動。
(二)視特殊生之需求入班做班級融合教育。
四、特教運作機制密切配合
導師、特教老師、行政人員時常保持聯繫,並視情況協同輔導老師、輔導組長共同參與,協助學生適應學校生活。
五、本校資源班家長積極支援學校活動
本校資源班資源班家長與志工團,十分投入學校活動,例如:晨光學習活動、晨光知動訓練、故事媽媽說故事、特教宣導活動、資源班聖誕節活動、資源班感恩活動。
問題:
一、身心障資源班學生鑑定通過人數多,但在安置及教學上常因家長心態問題,不願配合,只能由特教間接服務或由輔導組服務。
二、資源班學生人數多,資源班教師人力不足。解決方式:申請特教助理員、專業服務團隊(職能、物理、語言治療師)或心理師,支援本校學生學習或輔導活動。資源班位於地下室,位置離普通班教室較遠。
改進方式:
一、 在鑑定之前,特別安排資源班開放參觀與電話諮詢時間,以供家長了解資源班的功能。
二、 利用四樓空閒教室規劃高年級資源班教室。
教育政策具體量化
效標 8-1 特教學生家長至少1人為學校家長會委員。
一、第一階段係由各班於每學年初的學校日,每班推選兩位學生家長會會員代表。
二、第二階段學生家長會召開會員代表大會選舉家長委員,其中保留一位具資源班家長身分之代表。
8-2 依規定完成上網登錄相關專業人員、教師助理員及申請服務學生資料,每次服務結束填寫服務紀錄,資料登錄及記錄完成率達100%。 一、本校依規定期限上網登錄相關專業人員、教師助理員及申請服務學生資料。
二、本校專業人員、教師助理員每次服務結束均完成服務紀錄,資料登錄及記錄。
8-3 校長、學校行政人員、普通教師每年參加特殊教育研習至少3小時。 一、本校每學年皆配合規定辦理特教知能研習。
二、102年度辦理之特教知能研習為102.10.09由徐明珠老師擔任「特殊學生行為問題的輔導策略分享」講座。
8-4 特教教師每年參加各障礙類別、一般學科等專業之能研習至少18小時。 本校四位資源班老師參加各障礙類別、一般學科等專業之能研習均達18小時以上。
8-5 校內至少有1名鑑定心評進階教師。 本校鑑定心評進階教師為康蕙如老師。
8-6 學校應提供特殊教育教師助理員職前教育訓練或相關研習課程,教師助理員應參與特教知能研習,每學期至少5小時。 本校教師助理員參加102年度臺北市政府教育局辦理之特殊教育教師助理員職前36小時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