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學年度象象家族

象象老師聯絡專線:8502-1571 #1502

時間管理是門需要練習的學問

| 0 comments

常常聽見耳邊傳來「時間不夠用」、「實在沒有時間」… …等等對時間的負面批判!

但其實只要有心思考,時間是可以在手掌心靈活運轉的。

這是自己也想和孩子彼此督促成長的課題。

看完下面的文章,細細檢視是不是爸爸媽媽自己也有可以成為孩子榜樣的好管理者的示範呢?

謹以這篇文章與您共勉之!

打擊5個時間管理壞習慣

就算知道教養需要時間,知道時間管理急不得,但當孩子又小烏龜、睡美人附身時,家長心中的怒火就快噴發……別急!《親子天下》彙整五個擊倒時間管理壞習慣的祕笈,對症下藥。

「時間管理」沒什麼大理論,卻日日困擾爸媽。專家給的原則其實很基本:

第一,從家庭的時間管理先做起。 赫,又是個大工程?有爸媽倒抽一口氣。其實也沒有那麼嚴重,「做計畫」是人生大學問,即使當了爸媽,也常常在「計畫 → 啊,沒達成 → 懊惱 → 再做個計畫吧!」的惱人輪迴中度過。如果你是個時間管理能力很好的成人,多分享、陪伴。如果你心裡偷笑自己和孩子半斤八兩,不妨把陪孩子做時間管理當成自 己的人生功課吧!

第二,給孩子練習的時間和機會。很多孩子從一早七點出門到回家已經晚上九點,沒有任何可以安排的時間。我們很難期待一個從沒機會管理時間的孩子能有良好的時間管理能力。

最後,不要忘了激勵。不論如何,他仍有願意努力及做得好的部分。時間管理好的孩子通常會有很好的自我概念、自尊,人際關係也不錯、懂得化解生活壓力。

就算了解時間管理的原理原則、理解孩子的發展,當他又小烏龜上身、睡美人附身時,你還是不免要火冒三丈。

《親 子天下》彙整五個擊倒孩子時間管理壞習慣的祕笈,獻策給為此苦惱的爸媽。這些方法或許能「治標」,但是要「治本」,還是得回到教育的根本,回到你和孩子日 日夜夜的生活中──給他足夠的愛、規律的生活、明確的規範、尊重與理解,並且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懂得放手,從「積極參與者」,成為一個「支持者、諮詢 者」。到頭來,「時間管理」只是親子生活眾多困擾之一,提供我們更了解彼此、相互溝通的機會。

一、打擊拖拖拉拉

典型症頭

小威每天從回家到晚上八點,三個小時一直在寫作業,他的作業才三題數學,加上畫一句成語,可是他東摸西摸混時間,晚上就這樣過去了。他班上同學做作業的時間大約是三十分鐘,為什麼他花了三個小時還做不完!

專家診療室

● 孩子缺乏動機。完成作業不是他的責任。

● 他天性容易分心,花很多時間在瑣碎卻不重要的事情上。例如發現書櫃的書亂了,整理一下,整理書櫃時發現少了兩本書,開始滿屋子找書。

● 不是孩子慢,是爸媽太急。

打擊法

● 把時間主導權還給孩子。在解決問題的開始,我們要先釐清問題:孩子在什麼事情上拖拉?這件事是誰的責任?

不變的定律是,當愈多人盯著孩子、幫他扛責任,他的懶惰與沒有責任感將益加膨脹。爸媽必須修改自己的角色,從「督促者」轉變為「鼓勵者」、「諮詢者」。

把 時間主導權還給孩子,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告訴他結束做作業的時間,而非開始做的時間。臨床心理師王意中舉例,讓孩子知道你每天八點要檢查功課,至於回家 到八點之前事情的先後順序該如何安排,由他自己決定。爸媽在過程中可以提醒(但不是催促)時間,你甚至要做到他若沒寫完,你不簽聯絡簿,或是晚上不能寫, 結果得隔天早起補作業的「後果」,讓這件事成為他的(而非你的)困擾,這樣討論如何改進才會有效果。這個過程,爸媽要有很強的心臟,因為他可能不斷犯錯、 把晚上時間搞得一團糟。但是,當孩子有機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做事,就算犯錯也是好的,多數有價值的學習,都來自於犯錯。

● 幫他養成專心工作的習慣。有些天生容易分心的孩 子,需要的不是自主權,而是方法。王意中建議,爸媽可以試著找出孩子能量最充沛,做功課與讀書的「最佳時間」(放學後?點心後?洗澡後?晚餐後?每個孩子 的最佳時間不一樣),營造「最低干擾」(做功課的環境只看得見作業和筆、橡皮擦等工具)的學習環境。

爸媽也可以陪孩子體驗時間長短,從「短 時間專心」開始,再逐漸加長可以專心工作的時間。適健復健科診所副院長、職能治療師張旭鎧提供的方法是:孩子寫功課時,爸媽先從五分鐘開始要求他在這段時 間內完成指定的功課,按下倒數計時器就離開,五分鐘後再來檢討表現。孩子會發現,要做得好才能夠休息,時間從五分鐘慢慢增加。這樣的練習不僅讓孩子學會規 劃寫作業的速度,也延長專注力的持續時間。

● 欣賞與等待孩子的拖拉。 另一種可能是,孩子專心投入工作,想把事情做好,問題出在爸媽太急,沒有看見他的需求。新竹教育大學副教授陳文玲在教會帶小小孩活動,常看見活動結束後, 孩子細心的要把玩具收拾好,反而是爸媽在一旁催促:「幹嘛收那麼久?隨便放進去就好了,拖拖拉拉的!」年紀愈小的孩子,內在對規律節奏的需求愈強,爸媽應 該給小小孩時間,面對這種拖拖拉拉,多點欣賞與等待的眼光來看待他。

二、打擊欲速則不達

典型症頭

我兒子做什麼都「很快」:考試第一個交卷,卻總是考不及格;老師問問題第一個回答,結果統統答錯;回家功課十分鐘寫完,檢查完發現都是亂寫。他看起來很快,結果卻是最浪費時間的。

專家診療室

有這種工作習慣的,通常是「衝動型」的孩子。

打擊法

● 孩子愈急,你要愈慢、愈篤定。王意中強調,不管孩子如何躁動,成人都要維持和他溝通時的乾淨俐落,不要因他的躁動生氣,冷靜請他把事情做好。

在日常生活訓練孩子「等待」的能力。例如,當他搶著回答問題時,訂下「必須舉手」的規則,給每個孩子同等機會。王意中建議平時就使用「棉花糖策略」,訓練孩子的等待能力:「你現在可以玩五分鐘,但是如果寫完功課後再來,可以玩半小時喔!」

● 回到和孩子對「工作品質」的約定。如果他的作業錯誤連連,告訴他,你對功課的要求不是「寫完」而是「寫對」。但王意中提醒家長不要當「橡皮擦媽媽」和「立可白爸爸」,只要「寫對」即可,至於寫得好看與否,交由老師來決定吧!

三、打擊遲到、賴床

典型症頭

小敏每天早上都爬不起來,還會有起床氣,一早就弄得全家烏煙瘴氣,總是搞到最後一秒才出門。

專家診療室

● 孩子睡眠不足。

● 他覺得起床、準時上學這些事都是爸媽的責任,與他無關。

● 他可能在學校遭遇到了困難,逃避上學。

打擊法

● 改變家中作息,讓他有規律作息及足夠的睡眠。多數晚睡晚起的孩子生活習慣多是從小養成。爸媽必須推算一下:他需要睡多久?醒來到清醒間的緩衝要多久?梳洗、吃早餐、穿衣服花多少時間?以此來回推孩子前一天上床時間。

● 讓孩子嘗嘗遲到的滋味。「我兒子遲到過一次之後,都換他叫我起床。」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覺得,把「準時上學」的責任還給孩子,讓他體會過遲到的代價是最好的方式。為了讓這個「代價」可以有好的效果,不妨先和導師溝通,在不傷害孩子自尊的前提下,以剝奪孩子在乎的權利做為代價。

另一個賴床、遲到的原因與時間管理無關,是孩子對於學校生活的抗拒,反映出來的表現。爸媽就要試著了解孩子是否在同儕互動、師生互動,或是課業方面有困擾。

最後,如果你一早就緊張焦慮,不自覺催促吼叫,或許先改變自己叫小孩起床的方式:拉開窗簾讓房間充滿自然光、放音樂、以雙手按摩、撫摸孩子的身體,輕喚他名字。當孩子年紀小,把他喜愛的玩偶放在他手上,告訴他:「熊熊要跟你玩」等,讓他在輕鬆氣氛下醒來。

四、打擊沉迷電玩電視

典型症頭

兒子花很多時間在上網、看電視、玩電玩。國中之後情況愈加嚴重,成績直直落,我好擔心。

專家診療室

● 除了這些,他不知道有什麼有趣的事。

● 孩子與成人認知不同:爸媽覺得上網即時通是虛度時間,孩子卻覺得這是「重要且緊急」的事。

打擊法

● 先聽聽孩子怎麼講。他為什麼覺得每天花這些時間在電腦前是重要的?例如他說:「這個時間全班同學都在上面呀,我不上去就沒有朋友。」先同理他在乎的事,再談你的期待和界線。

● 透過家庭會議建立使用電腦的規矩,全家人都必須遵守。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呂奕熹提醒,如果爸媽不准孩子用電腦,自己卻上網工作、回電子郵件、甚至打線上遊戲,會使孩子認為這是為了限制他而訂的規矩,將自己設定為受逼迫的弱勢。

● 利用時間管理程式來限制上網時間。例如晚間十一點就中斷網路,直到隔天九點後才能上線。呂奕熹表示,這樣的行為控制雖然剛開始會造成不便或情緒的衝突,但對於已經無法自制的孩子而言,卻是必要的。

● 安排吸引孩子離開電腦桌的興趣及家庭活動。專家都強調,讓孩子離開電腦的根本之道,是提供一個多元、有趣的生活世界,讓他覺得這個世界除了電視和網路,還有許多有趣好玩的事。如果限制使用電腦,卻要勉強孩子去讀書,這樣的效果絕對很差!不妨全家一起去郊遊、玩Wii,既可健身又可增加家人互動的機會。

五、打擊有時間計畫、沒時間執行

典型症頭

小魯很愛「發願」:「我晚餐前要把所有作業寫完」、「我要每天早起不遲到!」可是從沒有依規劃執行。應該說,他花在做計畫的時間,比花在做該做的事的時間更多!

專家診療室

● 對時間長短無法拿捏。

● 能力還不到做那麼大的計畫。

● 他規劃的是大人而非自己的意願。

打擊法

願意做計畫是件好事,但是「做好計畫」卻需要練習,需要爸媽的耐心與陪伴。

● 從預估工作時間培養時間感。與其以「快去做功課」做為每日寫作業的開場,不如先問:「你今天國語習作要寫多久?數學講義多久?」預估完成時間,除了掌握書寫速度,也讓孩子體驗一下時間的長短。就算沒有如期寫完,至少可以做為下次預估時的參考。

● 從小計畫開始。對年紀小的孩子來說,不宜一次規劃太長時間的計畫。從大計畫中找出小計畫,陪孩子完成一個個小計畫。王意中以十五分鐘為單位做為練習,做計畫時要求孩子將想到的事寫下來,幫自己整理。

● 從他想改變的地方來練習。 廖清碧認為,如果孩子執行的是大人而非自己的意願,自然不積極。卡內基在為少年開的班,學習自我管理時會用「自我檢核表」,讓孩子勾出自己需要加強的部 分。例如他選「賴床」,爸媽可以問:每天你賴床,爸媽的反應?喜不喜歡?你希望爸媽怎麼對你?可以怎麼做?再訂出「行動計畫表」,例如「一週內有四天不賴 床」。接著討論方法。

 

● 了解他的困難。即使總是無法達成,他也是做到了某些部分,卡內基協理陳宏益提供了改進三步曲:第一,先讚美他做到、做好的部分,問問他的心得和收穫。第二步,用問句引導,討論沒做到的部分,把時間浪費在哪裡?第三步,問他:「接下來,你想怎麼做?」

和孩子討論很花時間,但是你會看見孩子在規劃時間能力上的進步,絕對是值得的投資。

發佈留言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